资格审查在评标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,可以帮助招标人对投标人实力有一个初步了解,也可以减少评标时的工作量,资格审查又可以分为资格预审和资格后审,这两种类型到底有什么区别呢?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。
资格审查的类型:
目前常用的招标方式是邀请招标和公开招标两种,而资格审查又可以分为资格预审和资格后审。
资格预审是招标人通过发布公告,向潜在投标人发出邀请,按照资格预审文件确定的审查方法和标准,对投标人进行评审,以确定通过资格预审的投标单位,未通过的自然就不具备投标资格。
资格后审是在开标后,由评标委员会对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,资格后审是评标工作的重要内容,对资格不合格的投标人,评标委员会应该否决其投标。
为什么要进行资格审查?
不管是邀请招标还是公开招标,首先都会进行资格审查,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减少评标时的工作,对投标人的实力先有一个大概的了解,可以避免不合格的投标单位也来参加,增加工作量影响评标的效率。
资格预审和资格后审的区别:
| 资格预审 | 资格后审 |
审查时间 | 发售招标文件前 | 开标后评标阶段 |
评审人 | 招标人/资格审查委员会 | 评标委员会 |
评审对象 | 申请人的资格预审文件 | 投标人的投标文件 |
审查方法 | 合格制或有限数量制 | 合格制 |
优点 | 避免不合格申请人进入投标阶段节约成本;提高投标针对性、积极性;减少评标工作量,缩短评标时间。 | 减少资格预审环节缩短招标时间;投标人数量多竞争性强;提高围标串标难度。 |
缺点 | 延长招标投标过程,增加招标人组织资格预审和申请人参加资格预审费用;通过资格预审申请人相对较少容易串标。 | 评标方案差异大增加评标难度;投标人数量过多时,增加评标费用及工作量;增加综合成本。 |
适用范围 | 技术难度大或招标文件编制费用高或潜在投标人数量较多的项目 | 潜在投标人数量不少,具有通用性、标准化的项目。 |